板材市场月度精读:3月板材行情下行二季度开局遭关税“棒打”
【导语】3月份已经结束,2025年一季度的板材行情以3月份下行收尾,市场的传统需求旺季的预期有所落空。在二季度之初的4月份,板材市场行情预计各产品均价表现不一,总体价格变动不大;整个二季度预计板材市场逐渐有下行行情出现。
3月板材市场主要产品月均价同环比均下跌,对比均价表现,热轧板卷环比下降最多。具体来看:3月冷轧板卷均价4167元/吨,环比下跌0.79%,同比下跌12.1%;热轧板卷月平均价格为3395.04元/吨,环比跌0.99%,同比跌12.10%;镀锌板月均价为4189元/吨,环比下跌0.83%,同比下跌11.34%。产业链内三产品月均价环比降幅均不足1%,月内市场维持了窄幅震荡的行情为主。如下图1所示,冷镀价差基本保持稳定,冷热价差略微有扩大迹象。3月份是一季度末端,回顾板材市场一季度的走势,可见热轧板卷下跌趋势最为明显,冷轧板卷与镀锌板卷均保持窄幅震荡行情运行。
回顾3月份影响板卷市场行情的因素,主要如下:1、需求释放预期未能落地,市场对于需求释放的预期可以回溯到春节乃至元旦以前,市场对需求的释放以月度为周期逐期延后。2月份时由于春节后需求释放缓慢,市场预期3月份终端集中备货以及消息面释放利多带动需求增加,然则3月份不仅终端采购依旧谨慎,预期的政策上的利多影响也较为短暂。反而对于宏观消息面市场存在一定出口减少的担忧。2、原料成本面上,焦炭行情延续了此前的跌势,成本支撑进一步下移,对市场有一定利空影响。3、供应方面,本月热轧、冷轧均有钢厂较为集中的检修、减产计划,月内部分钢厂减产未达到预期,供应面对市场带来的利多支撑有限。
供应方面,3月板材主要品目月产量环比增加,其中:4月份热轧板卷产量2851.86万吨环比增加3.96%,同比提高3.98%;冷轧板卷712.06万吨,环比增加9.06%,同比增加8.56%;镀锌板卷525.3万吨,环比增加18.82%,同比提高22.66%。开工负荷率表现来看,冷轧板卷开工负荷率环比提高0.61个百分点,热轧板卷环比降低1.72个百分点,镀锌板卷升高5.28个百分点。结合产量和开工负荷率数据可以看出,3月份三个产品中冷轧板卷与镀锌板卷供应面压力实际有所增加。从持续变化和同比表现上看,3月份板材三个主要产品供应均处于相对高位,开工负荷也处于偏上游水平。也正是因为供应的相对高位,市场预期的供应面的利多影响未能显现,反而带来了一定利空影响。
供应变化结合库存变化可以与市场反馈的供需表现进行印证。社会库存表现来看,3月末卓创资讯301299)调研的板材三产品社会库存较上月末均降低。其中冷轧板卷降低3.51万吨,降幅2.59%;热轧板卷降低34.27万吨,降幅8.75%,镀锌板卷降低0.47万吨,降幅0.48%。对比来看镀锌板卷库存降低最不明显。月内走势表现来看,热轧板卷与镀锌板卷月内周度统计的社会库存持续减少,冷轧板卷则减少后有所增加。整体分析来看,3月份板材三产品降库存进度并不理想,不足以对市场带来利多影响。
3月板材主要产品均保持盈利,利润环比均实现增长。本月原料端焦炭月内行情有所下行,成本支撑有所下移。按产业链上下游传导来看:利润传导较为顺畅,利润集中于下游商品。结合供应表现来看,行业利润的保持是减产未达预期的一大重要因素。
预计下月板材市场主要产品均价表现不一,未来三个月市场均价走势表现或保持差异化。
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点:从基本面上看,4月份板材三个主要品种检修/减产有所降低,但随着国内促消费政策的实施,以及天气逐渐转暖,需求仍旧存在逐渐增多预期。从库存表现上看,三个主要产品社会库存消化有一定差异性表现,但库存消化速度总体有放缓迹象,库存面对市场或逐渐带来利空影响。原料成本方面,焦炭下移预期减弱,但综合成本的下行预期存在,成本支撑或相对缺乏。另则需注意宏观方面,国内的货币政策方面,降准降息落地概率仍然存在,届时或对于期现货市场形成一定利多支撑。大宗商品方面,美元指数或趋弱整理,略影响大宗商品市场;关注美债收益率表现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化,未来人民币贬值预期升温。国际上,近期热度较高的关税消息对板材三产品的影响则需差异化理解。
北京时间4月3日凌晨4点,特朗普依据IEEPA(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宣布对等关税,将于美东时间4月5日00:01生效对全球额外加10%的基准关税,4月9日00:01生效对等关税。于中国冷轧板卷市场而言,根据海关数据中国冷轧板卷2024年出口累计在259.23万吨,不足冷轧板卷消费量的3%,而直接出口到美国的冷轧板卷仅0.31万吨,仅占出口总量的0.12%;热轧板卷2024年出口累计2793.19万吨,其中直接出口至美国的仅有0.176万吨;镀锌板卷累计出口789.33万吨,出口到美国的有3.76万吨,占比约0.48%。对比三个板材主要产品来看,镀锌板卷受到的直接影响或更为明显,但同时热轧板卷因其金融属性较强,市场情绪或更加明显。从中长期的影响来看,则需关注到下游如家电、电气、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产品的外需受阻,进而对市场带来的利空影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