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4月21日至4月26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在北京盛大举行。这场以“融合创新数智未来”为主题的行业盛会,吸引了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2400多家企业参展,总展出面积达31万平方米。展会不仅展示了机床行业的最新技术与产品,更揭示了未来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标志着机床行业正迈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化与柔性化。

机床行业迈向智能化:融合创新引领未来制造(图1)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机床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AI技术与机床工业的深度融合成为本届展会的最大亮点。众多企业展示了AI赋能的创新成果,推动机床行业从传统制造向高端智造迈进。例如,某企业发布了全球首台新一代智能数控系统,该系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显著提升加工效率和精度。通过AI芯片与智能传感模块的结合,数控机床从“执行者”转变为“思考者”,实现了智能制造的高级阶段。

  另一家企业展示了世界首台高速高精智能重型立式铣车加工中心,该机床结合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具备自主感知、自主学习、自主优化与决策等功能,国产化率高达95%以上。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了机床的智能化水平,也为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零部件、3C产品等领域的精密加工提供了强大支持。

  柔性制造技术在本届展会中同样备受关注。柔性制造赋予工业母机快速切换加工任务、自动调整参数的能力,适配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提升生产灵活性与效率。某企业展示了其重载五轴柔性搬运系统和数字化柔性制造系统,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将工业自动化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更精准的计划管理和齐套制造。

  另一家企业展示了柔性生产控制系统,该系统支持超1000种参数变化点分析计算,能够全自动调整生产计划的执行顺序,使生产能力最大化、订单交期最优化。此外,基于高精度AGV的柔性生产线也成为了展会的一大亮点,其高精度复合式AGV与定制工业软件组合形成零件和刀具的自动化物流系统,能够满足混线生产,适配多种类机和装配设备。

  工业母机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枢纽,正迎来智能化升级的黄金期。近年来,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达到约4090亿元,同比增长8.77%。2024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4325亿元,同比增长5.75%。

  国家政策对高端制造,特别是高端数控机床领域给予了高度支持。从《中国制造2025》到《“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一系列政策为数控机床行业指明了方向。随着航空航天、汽车、能源等高端制造业对复杂精密零件加工需求的激增,传统数控机床已难以满足高精度、高效率、柔性化生产要求,市场倒逼企业加速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

  产学研合作在推动机床行业关键技术突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某企业联合多家机床领军企业,共同研发了多款搭载智能数控系统的机床。此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某企业联合多家企业及高校,共同创立了高档数控机床创新联合体,致力于精密数控磨齿机床及其核心功能部件的研发工作。

  尽管我国数控机床智能化升级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高端数控系统、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低;智能化专业人才匮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不足;行业标准体系不完善,设备与系统兼容性亟待提升。随着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完善,数控机床智能化升级将迎来更广阔空间。企业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人才培养;同时,政策利好的推出,将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展示了机床行业在AI技术、柔性制造和智能化升级方面的最新成果,揭示了未来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我国机床行业正迈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化与柔性化,为建设制造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星空体育官网登录入口 星空网站

  更多机床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机床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