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加速落地、优质企业加速聚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走进慈湖高新区,能感受到这里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

  创新,是刻在高新区骨子里的基因。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答好“创新之问”,对慈湖高新区而言,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的具体行动,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密钥,必须勇闯改革发展新路,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自2012年8月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以来,慈湖高新区始终传承改革创新基因,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创新资源投入,持续激活创新“第一动力”。近年来,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跑出加速度,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并走向产业化,成为助力慈湖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强大引擎。

  9月20日,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的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合肥举行。开幕式上,20个具有代表性的“六百”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15亿元的慈湖高新区凌玮科技万吨级硅微球产业化项目现场签约,成为该市集中签约的2个重大项目之一,这将进一步助力慈湖高新区打造新材料优势产业集群。该项目由广州凌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额5亿元、占地45亩,建设年产1万吨高纯度球形二氧化硅微球生产基地。2024年7月,广州凌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慈湖高新区投资的首个项目正式全面运营,此次签约是双方的再度“牵手”,实现双向奔赴。

  8月30日,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工转化与健康产业融合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核药精准诊疗临床策略研讨会暨RDCCHINA2025核药产业论坛在该市举办。作为大会重头戏,由无锡诺宇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安徽省最大规模核药产业园正式落户慈湖高新区,标志着国内又一自主可控的核医疗产业枢纽加速崛起,为中国核药产业生态完善与区域布局注入新动能。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区域强。近年来,慈湖高新区坚持把产业作为立园之本、强区之基,秉持“项目为王”理念,精准开展招商引资,不断完善以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加大对重点央企、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的招引力度;大力开展全员招商、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商协会招商。同时,全面推进“链长制”建设,加强产业链研究,完善招商地图,发挥“链主”企业领航作用,加大线索摸排,精准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工作。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慈湖高新区新签约项目38个,总投资121.3亿元,招商成果丰硕。

  走进中电泰日升马鞍山科技有限公司,200米长的生产车间整洁宽敞,机器人高效运作的“身影”随处可见。智能化生产设备只需轻轻点击开关,便可实现自主“劳动”,现代化工业之美尽显。作为马鞍山市“拿地即开工”试点项目和首个竣工“标准地”出让项目,中电泰日升致力于5G通信精密结构件智能制造。该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再到竣工,分别仅用3个月、9个月,创造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主体竣工”的“慈高”速度,树立项目落地建设速度新标杆。

  与中电泰日升同处一个产业集群的安徽瑞斯康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来同样迎来发展关键期。生产车间内,整个生产流程透明可见;仓储车间里,AGV无人叉车高效运转,充当“搬运工”角色,快速精准完成物料接收、拾取等工作。

  产业是发展的依托,主导产业更是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脱胎于老工业基地的慈湖高新区,近年来持续强化创新引领,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筑新发展优势。围绕新材料、生命健康、先进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慈湖高新区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安徽省创新型中小企业21家。截至8月底,高新区共有省级以上各类研发机构29家、高新技术企业181家。

  针对科技型企业研发动力不足、人才引育难等痛点堵点,慈湖高新区积极探索科技金融融合,开发“科信贷”创新金融产品,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8月底,共为29家企业累计解决融资需求2.05亿元,新增“科信贷”产品贷款7923万元,让企业吃上“定心丸”,激活科技创新动能。

  熔炼、球化、离心铸型、涂衬精整……在圣戈班管道系统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热浪扑面而来,一连串工艺流程映入眼帘。高温环境下,一炉炉铁水经精心铸造,瞬间转化为一根根火红的铸管,整个生产过程几乎无需人员介入,仅靠一台电脑即可轻松操控。与传统生产线相比,智能化生产线不仅减少人力,原料比例控制更精确,产品质量稳定性更佳。不远处,仅占地30平方米的管道智慧中心内,三块大屏实时展现生产现场、工艺流程、质量检测、物流管理、质量追溯等全产业链信息,成为企业“智改数转”快人一步的生动写照。

  马鞍山立白日化有限公司液洗厂生产车间,全自动生产线和设备开足马力运转,一瓶瓶洗洁精从生产线上鱼贯而出;巨大的机械手来回挥舞,将装箱产品搬运、码垛,运至仓库等待外销。制皂厂生产车间内,智能机器人早已成为“主角”,不仅精准完成各项生产任务,还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如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增效、焕新升级?慈湖高新区给出清晰方向。近年来,慈湖高新区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牵引,乘“数”而上、向“新”而行,深入推动“智改数转”,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积极推进优质企业做优做大、潜力企业提档升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主导产业集群体系,打造更高能级、更强支撑的产业高地。今年前7个月,慈湖高新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幅达42.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达13.5%,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愈发显著。

  “请看大屏幕,这是我们团队最新的研发成果……希望该项目今后能在慈湖高新区顺利落地见效。”前不久,慈湖高新区国家级梦之湾众创空间内气氛热烈,一场“慈引力”人才项目路演活动在此举办。来自企业、高校、金融机构等的30余位代表齐聚,围绕增材制造、节能环保、金融创新、人才发展等主题交流经验、碰撞合作火花,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活动现场,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增材制造产学研创中心负责人详细介绍增材制造技术应用前景与产学研合作方向,引发企业浓厚兴趣,现场与多家企业建立增材制造技术转化联系渠道;佧诺科技技术顾问对复叠式高温热泵项目进行路演推介,该项目因高效节能特性成为焦点,多家企业现场咨询技术合作细节。接下来,园区将聚焦全市“五年新增创业十万人”目标,持续打造人才“引育留用”一体生态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动能新优势。近日,迈特诺(马鞍山)特种电缆有限公司与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曹进德教授合作共建的迈特诺智能电缆物联平台院士创新服务驿站,成为该市首家院士创新服务驿站,标志着慈湖高新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迈上新台阶。

  慈湖高新区聚焦科技创新需求,围绕主导产业,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人才团队落地、创新要素集聚、科研成果转化,新建一批高水平科创平台;加速引进与产业、创新发展相匹配的各类人才,全面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同时,依托皓元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双创基地(马鞍山)等高端创新平台,引导企业加快研发平台建设,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踏着改革的鼓点、循着创新的路标,慈湖高新区正在产业转型升级赛道上加速奔跑,奋力书写“创新答卷”。(高文亮)

星空体育:凝“新”聚力向“高”攀马鞍山慈湖高新区奋力书写“创新答卷”(图1)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星空体育官方入口 星空体育官网